【科研團隊】
系統安全與對抗實驗室
【團隊帶頭人】
彭國軍
【團隊名稱】
88858cc永利官网系統安全與對抗實驗室
【團隊簡介】
系統安全與對抗團隊由彭國軍、傅建明、唐明、崔競松等老師共同組建,主要從事芯片安全,惡意代碼、軟件漏洞的分析、檢測與防護機制構建等。團隊曾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88858cc永利官网傑出教學貢獻校長獎等。團隊成果在重要企業、國家重要單位等得到有效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ACM CCS、USENIX SEC、IEEE HPCA、CSUR、TIFS、TDSC、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軟件學報等國内外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
【主要研究領域及方向】
1. 密碼芯片安全、處理器安全
2. 惡意代碼分析、檢測與防護
3. 軟件漏洞發現與防護
4. 網絡威脅分析與檢測等
【團隊負責人簡介】
彭國軍,彭國軍,88858cc永利官网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湖北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全國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峰會聯合發起人、執行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惡意代碼與軟件漏洞分析與檢測。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預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0餘項,成果在國家重要單位和企業得到應用,部分成果發表于ACM CCS、IEEE/ACM ICSE、CSUR、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等國際頂尖學術會議和國内外權威期刊等。牽頭獲批教育部軟件安全課程群虛拟教研室、網絡空間安全湖北名師工作室等;牽頭主講課程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等。編寫出版《軟件安全》、《惡意代碼取證》(譯著)、《計算機病毒分析與對抗》(第一、二版)等。
【團隊成員1簡介】
傅建明,博士,88858cc永利官网教授。主講《程序設計》、《軟件安全》、《網絡安全監管》、《信息論》,編寫《計算機病毒分析與對抗》和《軟件安全》教材,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研究方向為惡意代碼檢測、漏洞防禦、軟件解析及其安全确保。在USENIX Security、ACM CCS、IEEE/ACM ICSE、ACM Mobisys、IEEE TIFS、IEEE TDSC、IOTJ、《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電子學報》等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團隊成員2簡介】
唐明,唐明,88858cc永利官网教授,長期從事密碼學分析、密碼芯片分析與設計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側信道分析與防禦、硬件IP核保護、硬件木馬檢測、物理不可克隆技術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主持“基于側信道攻擊的分組密碼逆向分析方法研究”、“針對側信道分析的智能密碼系統研究”、“誘導式硬件木馬檢測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在IEEE HPCA、IEEE TIFS、IEEE TCAD、CHES等國内外知名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十餘項,獲電力科技創新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團隊成員3簡介】
崔競松,崔競松,88858cc永利官网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密碼應用、嵌入式安全、網絡安全、DNA編碼等,在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擁有發明專利30餘項。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負責人主持研究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安全模型設計并主持相關标準體系研究項目。科研項目包括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等項目,總經費超1000萬。曾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獎勵。
【代表性科研項目】
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19-2022,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APT惡意代碼攻擊的智能檢測技術,No.62172308,2022-2025,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代碼模式的移動應用隐私洩露評估模型研究,No. 62272351,2023-2026,主持
4.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隐私數據敏感性度量及保護效果評估,No. 2021YFB3101201,2022-2024,參與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代碼複用攻擊的誘捕防禦機制研究,No. 61972297,2020-2023,主持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側信道攻擊的分組密碼逆向分析方法研究,No.61202386,結題,主持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針對側信道分析的智能密碼系統研究,No.61472292,結題,主持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誘導式硬件木馬檢測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No.61972295,在研,主持
9.“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863)重大項目課題,2015AA12A201,“位置服務應用開放支撐平台研制與示範應用”,2015/01-2017/12,139萬,已結題,子課題主持
10.“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B0501801,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協同精密定位技術”之課題一“協同精密定位系統總體架構設計與服務平台研制”,2017/07-2020/12,子課題主持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創建信息安全培養體系,引領信息安全專業建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4年
2.網絡安全威脅主動感知及研判的方法與技術,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6年
3.與時俱進打造軟件安全精品課程、實踐創新提升軟件安全人才培養質量,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2年
4.Wenna Song, Jiang Ming, Lin Jiang, Yi Xiang, Xuanchen Pan, Jianming Fu, Guojun Peng*. Towards Transparent and Stealthy Android OS Sandboxing via Customizable Container-Based Virtual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021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21:2858-2874. (CCF-A,全球四大安全會議)
5.Luman Shi,Jiang Ming,Jianming Fu,Guojun Peng,Dongpeng Xu,Kun Gao,Xuanchen Pan.VAHunt: Warding Off New Repackaged Android Malware in App-Virtualization's Clothing. CCS '20: Proceedings of the 2020 ACM SIGSA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October 2020: 5.535–549(CCF-A,全球四大安全會議)
6.Wenna Song, Jiang Ming, Lin Jiang, Han Yan, Yi Xiang, Yuan Chen, Jianming Fu, Guojun Peng*. App’s Auto-Login Function Security Testing via Android OS-level Virtualization[C]. 2021 IEEE/ACM 4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CSE). 2021:1683-1694. (CCF-A,軟件工程領域頂級會議)
7.Quancheng Wang, Ming Tang*, Ke Xu, Han Wang. Modeling, Derivation, and Automated Analysis of Branch Predictor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2024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HPCA), 2024.(CCF-A,國際頂級會議)
8.Ke Xu, Ming Tang*, Quancheng Wang, Han Wang. Exploitation of Security Vulnerability on Retirement. 2024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HPCA), 2024.(CCF-A,國際頂級會議)
9.C. Luo, J. Ming, J. Fu*, G. Peng and Z. Li, "Reverse Engineering of Obfuscated Lua Bytecode via Interpreter Semantics Testing,"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vol. 18, pp. 3891-3905, 2023, doi: 10.1109/TIFS.2023.3289254.(CCF A類期刊)
10.M. Xie, Y. Lin, C. Luo, G. Peng and J. Fu*, "PointerScope: Understanding Pointer Patching for Code Randomizat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vol. 20, no. 4, pp. 3019-3036, 1 July-Aug. 2023(CCF A類期刊)
11.Yuan Luo, Ya Xiao, Long Chen, Guojun Peng*, Danfeng Yao. Deep learning-based anomaly detection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2021, 54(5): 1-36.(SCI一區)
12.Ke Xu, Ming Tang*, Han Wang, Sylvain Guilley. Reverse-Engineering and Exploiting the Frontend Bus of Intel Processor.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2023.(CCF-A類期刊)
13.彭國軍、傅建明、梁玉,軟件安全,88858cc永利官网出版社,2015年
14.彭國軍、陶芬,惡意代碼取證(譯著),科學出版社,2009年。
15.傅建明、彭國軍、張煥國,計算機病毒分析與對抗(第二版),2009年
16.傅建明、彭國軍、張煥國,計算機病毒分析與對抗(第一版),2004年
【聯系方式(郵箱)】
彭國軍:guojpeng@whu.edu.cn
傅建明:jmfu@whu.edu.cn
唐 明:m.tang@126.com
崔競松:jscui@whu.edu.cn